建设生态殡葬设施
发布时间:2022-09-16 11:27 浏览:次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它侧重于环境的多元性、动态性、整体性、制衡性、消长性、综合性。生态殡葬设施的建设,要求发展低资源占用的殡葬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能,以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新的土地法对土地实行了更严格的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制度,这既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同时也给殡葬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好殡葬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成为影响可持续殡葬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整合殡葬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各种殡葬方式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并与殡葬需求管理相结合,保证殡葬建设对土地的占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殡葬设施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保障系统的活力,包括园区生态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以及园区内外物质代谢链的闭合、循环和滞竭程度。殡葬设施可持续能力的提高和维持有赖于对殡葬设施环境、经济和文化因子间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的综合规划及系统管理。生态殡葬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应当贯穿景观生态理论,增强殡葬设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亦即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人需求,提高殡葬设施整体服务质量。
生态殡葬设施要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质量高、社会环境稳定。生态殡葬设施建设是一个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等阶段。
(1)生态卫生。生态卫生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准则,建设生态卫生设施,将无害化处理后的废物合理地加以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健康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目的。殡葬设施的生态卫生系统由技术和社会行为所控制,自然生命保障系统所维持的人与自然间的生态代谢系统,由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殡葬环境系统、废物管理系统、卫生保健系统共同组成。通过采用生态导向、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工程方法处理和回收殡葬活动废弃物,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以便为人们提供一个整洁健康的殡葬环境
(2)生态安全。生态安全(Ecologicalsafety)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狭义的生态安全概念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健康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若将生态安全与保障程度相联系,生态安全可以理解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殡葬设施是人们进行殡葬活动的公共场所,因而要确保殡葬活动的生态安全,主要包括殡葬环境安全(空气、水、土壤的面源、点源和内源污染)。生命安全(生理、心理健康,社会治安和交通事故)、减灾(地质、流行病及人为灾难)等。
(3)生态景观。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地理格局、水文过程、气候条件、生物活力)、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风俗、风尚、伦理、信仰等)的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耦合,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区域的、社会的经济的及文化的组分在时、空、量、构、序范畴上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网络。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生态联系。它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生态景观规划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殡葬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上一篇:生态殡葬的基本特点
下一篇:传统丧仪的基本仪式-临终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