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桥铺殡仪馆电话023- 68417482_石桥铺殡仪馆联系电话

古代殡葬形制与葬法传统

发布时间:2022-10-04 21:49    浏览: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殡葬文化以及人们对于死亡的多种诠释与表达。中国传统殡葬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和发展,秉承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古朴的生态意形成了独有的殡葬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在形制与葬法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中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亡者都具有不同埋葬方式,最主要和盛行的方式是埋葬,并具有不同的形制。
(1)殡葬形制 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居室墓”是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墓地,距今 18,000 年。山顶洞人所居之处,为天然形成的洞穴。分为上下两部分:生者居住在上部,而亡者则埋葬在下部,这是最早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墓葬性式。生者与王者不离不弃、同穴而居,同时守护着亡者不受任何侵犯。这也表达了最初的灵魂不朽的观念。
氏族出现后产生了氏族的公共墓地。如在陕西西安发现的半坡遗址中。村落的北面葬有170多座成人墓,而位于村落与墓地之间有一条深沟,作为生者和亡者之间的分隔。在临渔姜寨考古发现的遗址中,发现了3处公共墓地,并通过自然和人工的河流与建筑群分隔开。这3处公共墓地共包含170多座墓葬。这些古代遗址的发现表明是氏族墓地已经产生。
受中国传统阶级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殡葬的规模和形制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一种是供王侯、贵族等统治阶级使用的“公墓”。规模大而且等级森严,由专人掌管,并执行一定的规范制度和宗法等级关系。另一种是供等级较低的普通百姓使用的“邦墓”,通常规模较小。不同的墓葬形式反映了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墓葬等级制度。如在殷墟遗址发现的氏族墓就是典型的“公墓”,也是我国最早的氏族墓,其尺度东西约为450米,南北约为250 米。
这种氏族墓的形制,随着奴隶制度的结束而终止,取而代之的是家族墓葬制度。在封建制度的长期统治下被广大汉族人们使用,并延续到近代。我们至今可以参观的历代帝王陵以及中国农村延续至今的“祖坟”“坟地”都是这种家族墓的演化形式。我国传统葬法演变。
(2)传统的葬法
葬法是指埋葬亡者的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对“灵魂不灭”观念的诠释。人类出现之初,对待亡者就如同动物的本能。伴随着人类聚落的出现,会行为的发展,埋葬从动物本能性行为衍化为一种精神层面并伴有原始灵魂崇拜的行为,并逐渐延续和发展起来。在古代墓葬遗址中就已发现远古人利用鲜艳的颜色洒在亡者周围以表达精神层面的要求。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气候差异以及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习俗,传统的葬法也是多样的。其中,土葬是最常见、也是流传最广的葬法,它的核心观念是入土为安,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礼法。其次,是火葬。地处高原地区的民族,进行火葬以彰显火在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亡者的灵魂将随风飘散,升天入另一个世界。临水而居的民族倾向于使用水葬,亡者的灵魂将顺水而逝;隐于森林而居的民族,则进行树葬,灵魂将寓意伴随着新生的植物而重生。此外,还有悬空临壁的崖葬、天葬等。如图2-10 所示处于凌空而陡峭的悬崖边,可以避免人为的侵扰,也是守护灵魂的体现。我国各民族葬法见附表 2。中国传统葬法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殡葬建筑种类的多样化,它同样受到人类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精神的产物。

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24小时全方位对外服务。承担着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是主城区最主要的治丧服务场所和治丧中心。一贯坚持“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努力满足丧户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以丧家满意为标准,以办好一件丧事,感动一片群众为追求目标。

本站的文章和资源来自网络转载或原创,如有侵犯版权资源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