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丧制度
发布时间:2022-10-16 09:57 浏览:次
居丧,或称丁忧,或称守丧、值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关于它的起源,从考古和文献资料来看,大约出现于氏族社会前期。在当时,人类对死者有无灵魂的认识还比较含糊,认为死者灵魂不灭,能祸福生人。出于这种观念,于是产生了居丧习俗。在居丧期间,氏族成员,尤其是死者的亲属要遵守一套非常严格的禁忌,如避免提死者的名字和使用有关的词汇,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居丧习俗中的有关禁忌也越来越多,饮食、服饰等生活起居方面的内容被人们列人到禁忌中去。居丧的时间更是越来越长,在春秋战国以前,居丧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人因时、因地、因财力而异。大约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因政治目的对居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礼制和道德的形式、手段引导人们遵守等级化的居丧制度。此后,居丧制度成为中国古代丧葬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影响中国社会达数千年之久。
从《礼记》、《仪礼》等文献资料来看,先秦儒家的居丧制度可分为饮食、居处、哭泣、容体、言语、衣服等6大类。